财富可以买到物质上的享受,但却无法换来心灵的宁静。
今年7月,赵本山的女儿赵珈萱(球球)在社交平台上透露,因重度抑郁症复发,伴随着手脚颤抖、浑身抽筋等症状,她不得不暂停直播。这个消息,让她过去活力四射、在直播间无忧无虑的形象,与现在的脆弱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球球似乎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与“普通”两字无缘。作为赵本山与第二任妻子马丽娟的龙凤胎女儿,她的每一步都受到了公众的聚焦。4岁时,她就被媒体拍到能琴棋书画;8岁便跟随父亲亮相辽宁春晚;10岁通过钢琴十级考试;16岁又赴新加坡深造。这些“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隐藏的是不为人知的情感空缺。
1997年,赵珈萱的出生正值赵本山事业巅峰,他忙于工作和重建家庭,陪伴孩子的时间十分有限。球球在采访中曾感慨:“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能在大年初一陪我一起吃个饭。”然而,这个在很多人看来极为普通的愿望,却成了她永远无法实现的奢求。
尽管有哥哥在身边,但始终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对于赵本山这个从草根起步、深知贫困滋味的人来说,给孩子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才是他能给予的最大爱。而对当时年幼的球球来说,银行卡里的零碎数字不过是一堆冷冰冰的符号。虽然那时她的生活条件不差,但当她赴新加坡留学后,一切都变了。
在那里的生活并不如她所想。赵本山每月给她6000元生活费,衣食住行虽然足够,但周围的同学开豪车、住豪宅,显得格格不入。球球被认为是故作贫穷,一些同学甚至疏远她,背后还有人私下议论:“赵本山的女儿居然这么寒酸。”她满心委屈,只能打电话向父亲倾诉,却得到的是“钱够花就好,不要与别人攀比”这样的话。虽然父亲的话没错,但那时的球球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吗?
这些不为人知的情感伤痕深深刻在她心里,让她在后来的成长中总是感到不安与自卑。
成年后,球球选择了与哥哥赵一楠截然不同的路。她开始尝试直播带货,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脱离“赵本山女儿”的标签,闯出一片天地。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依旧很大。舆论没有放过她,前路依旧布满荆棘。尤其在她参加《天天向上》时,东北话中的“社会你球姐”原本是想展现自我风格,却被嘲笑成“土味暴发户”。
直播间里,球球频频遭受恶评:“继承了赵本山的‘鞋拔子脸’,‘整成网红脸’一点辨识度都没了”,“靠父亲带货的网络乞丐”,“全凭父亲的光环,自己本事不行”……这些话如刀子般刺向她。她常常忍着眼泪回应:“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但每当直播结束,那些尖锐的评论却在她的脑海里盘旋,久久无法散去。
长时间的情绪压抑,导致她出现了严重的躯体化症状:手抖得无法握住手机,直播时常常出现浑身抽筋,站立困难。这样的痛苦是她内心长期积压的悲伤的外在表现。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她作为“星二代”的光环,却忽略了她内心深处的坚韧与挣扎。
刚开始做直播时,球球从不提及父亲,而是凭自己的努力去带货。为了积攒人气,别人四个小时,她六个小时;别人选100款商品,她亲自试200款。正是凭借这种努力,她的直播逐渐有所起色,团队也逐渐扩大到500人。可是,责任和压力也随之而来。即便是做了手术,她也仅仅休息了几天便重新投入工作。
然而,越是想证明自己,脱离父亲的光环,她越是感到无形的束缚。有时做得好是“靠父亲”,做得不好则被看作“丢人”。这种内心的拉扯,使得她不断在压力中前行,直到最终崩溃。
2023年,球球与丈夫步入婚姻殿堂。以为婚姻能够治愈她的所有痛苦,但成为母亲后,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压力却成倍增加。孩子的哭闹、公司的事务、直播的任务,令她再次陷入焦虑之中。她一贯要强,总是习惯性地“报喜不报忧”,把所有压力自己扛,直到身体再也承受不住,抑郁症再次找上她。
如今,球球勇敢地公开了自己患病的经历。她不仅打破了“富家子弟无忧无虑”的刻板印象,更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负重前行的人的脆弱与坚持。她让我们明白: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光环加身的星二代,当情绪亮起红灯时,勇敢示弱并不是矫情,而是对自己生命最深切的珍惜。
希望球球能在专业的治疗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