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I骗局
“我是婵宝,叔叔阿姨下单试试”“我是全红婵妈妈,蜂蜜16块9两斤”,这些充斥社交平台的带货视频,全是AI合成的虚假内容。 不法分子盗用全红婵家人的采访画面,用AI生成高度仿真的声音,编造“盖新房庆典”剧本,推销廉价骆驼奶粉、土蜂蜜等商品。 消费者因信任奥运冠军下单后,才发现商家早已卷款跑路。
全红婵父亲被迫辟谣:“蜂蜜成本都不够,我们根本没卖!
骗子精准利用全红婵家人“想盖房让女儿回家住”的朴素愿望,将技术异化为击穿信任的武器。
二、体重审判
新加坡世锦赛看台上,全红婵的缺席引发猜测。 镜头扫过她康复训练的画面:圆润的脸颊、明显变粗的大腿,与巴黎奥运会时判若两人。 评论区瞬间炸锅:“胖成这样还跳得动? ”
数据揭示现实:18岁的她体重从东京奥运会的38公斤增至52公斤。 这26斤在普通人眼中是成长,对跳水运动员却是生死考验,每增重1公斤,翻转惯量增加3%,入水偏差扩大2度。 她的招牌动作207C入水水花直径,已从奥运时的30厘米扩大到80厘米。
为控重,全红婵每天摄入不超过1200大卡(相当于两份沙拉),晚餐只有水煮鸡胸肉和蔬菜。 广东队训练视频中,她因饥饿在跳台边颤抖,仍坚持完成静蹲动作。
三、休假照成“罪证”,伤病被嘲“装病”
一张普通的生活照将她卷入舆论风暴:滑梯上大笑、草地追小狗的照片下,涌入300条恶评:“队友训练你玩耍? ”“胖成这样活该被陈芋汐碾压! ”
2025年5月全国冠军赛,她因脚踝旧伤复发弃赛;6月世锦赛再度缺席。 网友嘲讽她“装病”,忽略医学报告:她的腰椎应力性骨折需减少训练,家族遗传性肥胖基因(BMI均值28.7)使基础代谢率比常人低10% 。
队友陈芋汐的夺冠采访被曲解成“暗讽全红婵失职”。 事实上,陈芋汐同样每天称重十次、食物按克计算,甚至剪短头发减轻几克负担,这是女子跳台选手对抗地心引力的日常
四、六字回怼恶评,央媒下场定调
面对“装病退赛”指控,全红婵用六个字反击:“加油,全运会见! ”配图是王楚钦翻白眼的表情包,暗讽无稽之谈。 养伤期间,她与队友练俊杰互相打气,将网暴转化为复健动力。
央媒《人民日报》发文力挺:“请给奋斗者应有的尊重! 运动员的每一块奖牌都是汗水铸就。 ”体育总局同步启动“清朗·冠军守护”行动,将造谣“全红婵贪吃致胖”的12个营销号列入黑名单。
法律武器也在出击。
湛江法院判决某长期发布“发育失败就该退役”的网民赔偿全红婵精神损失费2.3万元,此案入选最高法“新时代人格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五、日均千万条AI侵权,治理为何滞后?
全红婵的遭遇只是AI诈骗冰山一角。 短视频平台日均新增AI生成内容超千万条,其中三成涉嫌侵权。 北京互联网法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网络消费虚假宣传案件激增40%,假借名人带货占比超六成。
法律维权面临多重障碍:平台对经营者资质审核松散,纠纷发生后常无法提供商家有效信息;消费者缺乏辨识能力,尤其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易受“限时优惠”诱导。 尽管《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9月施行,专家指出:根治乱象需“技术 法律 公众”三管齐下,开发AI内容检测工具、设立专项法规严惩伪造者、开通一键举报通道。
跳台之外的战场
全红婵在康复室咬牙拉升引体向上,AI生成的“假婵宝”仍在直播间叫卖蜂蜜;当她在深夜饿到胃痛,网友正放大她的烧烤照嘲讽“奥运冠军变吃货”。
这场战斗里,技术作恶、身体规律与人性恶意交织成网。 18岁的她,正以207C动作重建计划对抗地心引力,以法律武器回击AI诈骗,用表情包消解网暴,在十米跳台之外,打一场更艰难的生存之战。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