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虚假宣传,拒绝“躺赚”诱惑:诈骗分子常常在社交平台发布极具诱惑性的广告,诸如“短视频剪辑培训保底收益”“学课程月入过万”等。他们用夸张的言辞和虚假案例,编织出“轻松赚钱”的美梦,吸引急于获利的人上钩。请记住:技能提升没有捷径,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任何宣称“短期学习就能轻松获取高额补贴或报酬”的网络广告,大家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在做出付款决定前,务必多方查证,避免成为诈骗的下一个目标。
远离“工具人”陷阱:在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链条中,随意出借、出租银行卡,出租、出售微信等即时通讯账号……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都可能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一旦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参与者可能涉嫌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等。检察官在此提醒大家:务必守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和支付账户,对一切“借码”“借卡”“借身份”的请求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