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急救指南:把握黄金时间 科学施救守护生命

   日期:2025-08-25    作者:e0r9m 移动:http://ww.yusign.com/mobile/quote/276.html

夏秋季节,游泳、垂钓等近水活动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清凉水域带来惬意的同时,也暗藏溺水风险。掌握溺水急救知识,能在紧急时刻为生命保驾护航。

溺水的病理生理机制

溺水时,人体因缺氧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初期喉痉挛会阻止水进入肺部,但随着时间延长,缺氧会导致心跳减缓甚至停止。因此,急救的核心是快速恢复氧气供应,避免脑和其他器官损伤。

溺水急救步骤:分秒必争,科学施救

1. 确保自身安全:施救前要评估环境,避免盲目入水。优先使用救生工具(如救生圈、竹竿)或寻求他人帮助。

2. 水中救援:从溺水者后方或侧面接近,避免正面接触以防被抓住。托住其头部或腋下,使其面部露出水面,采用仰泳或侧泳带回岸边。

3. 上岸后急救:

·评估意识与呼吸:轻拍并呼喊溺水者,观察其有无呼吸或反应。

·开放气道(A):清除口鼻异物(如水草、泥沙),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

·人工呼吸(B):若溺水者无呼吸,立即进行5次快速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

·胸外按压(C):若仍无生命体征,按30次按压+2次呼吸的比例循环进行,持续至急救人员到达。

·特别提示:与心源性骤停不同,溺水急救必须优先保证通气(A-B-C顺序),且不建议仅做按压。

科学辟谣

1. 误区一:先“控水”再急救。真相:控水无效且危险!多数溺水者吸入水量有限,控水会延误心肺复苏,增加误吸风险。

2. 误区二:上岸后立即倒挂控水。真相:倒挂可能损伤脊柱或加重窒息,应立即进行正确心肺复苏。

3. 误区三:溺水者清醒就无需就医。真相:即使症状轻微,也可能存在“二次溺水”(肺水肿等迟发性反应),需及时送医观察。

延长复苏时间:特殊情况处理

1. 低温水域溺水:若溺水发生在冰水或低温水中,应延长急救时间(至少30分钟)。低温可能保护大脑,增加存活几率。

2. 儿童溺水:优先快速施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避免因寻找工具延误救援。

预防溺水:防患于未然

1. 牢记“六不准”: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无家长/教师带领不游泳;

·不到陌生水域游泳;

·无安全设施水域不游泳;

·不会游泳不擅自施救。

2. 安全提示:

·佩戴救生设备,避免独自游泳;

·下水前热身,防止抽筋;

·教育儿童远离危险水域。

急救黄金时间:4-6分钟

溺水后4-6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显著下降。及时、正确的急救操作,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风险。

溺水急救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掌握科学方法,摒弃错误认知,不仅能保护自己,也可能为他人赢得生的希望。若身边有人溺水,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呼叫专业救援,共同守护生命安全。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