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键盘与卷宗之间:一名基层法庭书记员的手记

   日期:2025-08-19     作者:mqotc       评论:0    移动:http://ww.yusign.com/mobile/news/2241.html
核心提示: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法庭的法徽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这是我在基层法庭作一名书记员的第六个月,从最初面对庭审记录的手忙脚乱

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法庭的法徽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这是我在基层法庭作一名书记员的第六个月,从最初面对庭审记录的手忙脚乱,到如今能从容应对当事人的方言与情绪,这段时光像一本厚重的卷宗,记录着琐碎与崇高交织的日常,也镌刻下我对这份职业的重新定义。

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庭审笔录时,当事人浓重的乡音让我漏记了关键证据,法官不得不中断审理重复询问并不断提醒我记录内容。那一刻的羞愧让我明白,书记员绝非简单的“速记员”我们的笔尖下流淌的是法律的严谨,记录的偏差可能影响判决的公正。我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将能够提前输入的信息一一准备好以便庭审时能够全身心记录当事人的所言所语,现实也很快给予回报---这个方法让我的工作事半功倍,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倾听记录当事人的言语。记录工作中有很多老乡都会操着一口浓厚而又接地气的方言,我经常踌躇,该怎样才能把老乡说的话又快速又准确的记录下来?于是我便拿起电话,在一起起案件中和老乡们了解案情,交谈记录。当一位合同纠纷的老乡在签字确认时竖着大拇指对我说“后生,你记得真仔细,谢谢你,我还担心你听不懂我说甚呢”时,我才懂得:程序正义的微光,往往藏在我们反复核对的姓名、日期、送达回证和记录里。

基层法庭的日常,是家长里短的纷争与剑拔弩张的对峙。某个暴雨天,我和同事们驱车两个多小时去山村送达,却吃了闭门羹;一次调解中,离婚双方当庭撕扯起来,我不得不提高声音维持秩序,又在休庭后悄悄给双方递上一杯热茶。有一位前辈曾对我说:“书记员要像弹簧,既要能承受压力,也要有化解矛盾的韧性。”后来,我学会了在记录时快速归纳当事人的核心诉求,也摸索出“背对背调解”的技巧。就像那对为树木生长越过对方界限起争执的兄弟,当我将哥哥“树是父亲种的,父亲经常在树下乘凉,留下是为了劳作休息时可以和已经去世的父亲聊聊家常”的执念转述给弟弟时,他突然红了眼眶:“原来他不是欺负我,只是怕没了根。”最终,调解书上的和解比判决更令人暖心。

装订卷宗曾是我最厌倦的工作,直到一次交卷评查中,一本卷宗因证据顺序混乱将卷宗发回重新整理。那天,我跟着办公室的前辈重新学习编码、打孔、穿线,才意识到每一本案卷都是司法文明的标本,可能在未来某天成为类案参考。如今,我习惯在归档前多花十分钟检查页码,也会在电子卷宗上传后标注关键词,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或许正为某个相似案件的公正判决铺路。

庭里和我一起来的小姜总抱怨送达辛苦,前段时间我和他一起去了东洞村。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走过田埂,将传票交到正在做工的被告手中时,他忽然说:“原来法庭的威严,不仅在高高在上的审判席,也在这些厚重的脚印里。”我想起自己也曾被法官的话点醒:“书记员是法官的眼睛和耳朵,你们记录的每一个字,都在帮法律看清人间正义。”现在,我会把这句话告诉其他人:我们就像法庭的“翻译官”,把纷杂的争吵转译为程序的语言,又将法律的温度传递回袅袅炊烟。

半年间,我记录过农民工讨薪的哽咽,也整理过企业家合同的缜密;曾因当事人一句“谢谢”而骄傲,也因熬夜整理卷宗的疲惫想过放弃。但每当清晨推开法庭的门,看见法徽下的那句公平正义,我便想起入职时院长的话:“正义的实现,不仅需要法官的槌,也需要书记员的笔。”是的,在这片没有聚光灯的角落,我们以键盘为槌,以卷宗为盾,守护着法治大厦最基础的砖石,而这足以让平凡的日子熠熠生辉。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