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警方公布七类农村新型诈骗 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如何防骗(组图)

   日期:2025-09-13     作者:9fpz3       评论:0    移动:http://ww.yusign.com/mobile/news/2465.html
核心提示:群众与民警面对面交流如何防诈骗。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11月2日20时30分讯(记者 陈俊帆)农家小院,一张张板
群众与民警面对面交流如何防诈骗。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11月2日20时30分讯(记者 陈俊帆)农家小院,一张张板凳,男女老少100余位或坐或站,有说有笑。今(2)日上午,江北区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周安华带队到江北复盛镇石庙村召开警民院坝会,零距离向村民讲解农村新型诈骗案,分享案例,并倾听群众意见。

案例一:农村医疗保险

“该类案件主要有两种诈骗方式。”重庆市江北区公安分局复盛派出所民警介绍,第一,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多采取伪造病例的方法,利用大医院为招牌,忽悠村民,以开假证明可到当地村镇医疗机构报销为幌子,进行诈骗。

例如通过手机短信告诉你,只要提供身份证,新农合医保卡信息便可以伪造住院材料。拿着材料可到新农合办报账,随后收取受骗人手续费。

民警介绍,第二犯罪嫌疑人常采取直接冒用当地农业户口群众的新农合医保卡和身份证,伪造外省医疗机构住院收费收据、疾病诊断证明,在当地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骗取保险费。

案例二:以算命、“消灾”为幌子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往往选择偏僻落后的乡村,打着算命、“消灾”的幌子骗取老年人和妇女钱财。 ”

警方介绍,今年10月15日,在江北区复盛五宝镇就发生了一起五人冒充尼姑和尚以消灾、送子为幌子,诈骗了王术英老人200多元钱的案例。最终犯罪嫌疑人在该镇第二次实施作案时被警方抓获。

案例三::以帮人“办事”为名实施诈骗

“该类诈骗主要是诈骗者冒充政府部门人员或者谎称与某领导熟识,假借可以帮忙办事需要活动经费,从中骗取钱财。”

警方介绍,如发生在2012年2月的一起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梁某碰到被害人曾某,在得知曾某为超生二胎上户口发愁时,梁某谎称与政府工作人员关系好,以活动需要“打点”为由,骗取被害人曾某1.5万元。

图为活动现场。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案例四: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要求转账为由实施诈骗

“这类诈骗主要是犯罪分子利用农民思想相对单纯,社会经验少的特点,编造谎言诱使他们将自己银行卡里的资金转往指定账户,从中诈骗农民血汗钱。”

警方介绍,例如2011年9月发生的一起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李某发短信给村民王某,谎称有人冒用王某的身份证办理了透支卡,并提供虚假银行电话号码。

再由朱某冒充农行工作人员接听电话,让王某将自己另外一个农行银行账户的剩余资金转到李某等人事先准备的“安全账户”,诈骗王某3.4万元。

案例六:冒充被害人亲属急需用钱为由实施诈骗

“一些犯罪分子谎称被害人亲属因病或意外情况急需费用为由,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诈骗。”

警方现场列举了一起案例:

“喂?是沈忠义爸爸吗? ”

“我是啊。 ”

“我是和沈红一块打工的朋友赵晓明,沈红出车祸了。”

“咋回事儿?”

“现在来不及给你细讲,沈红需要动手术,你赶紧汇两万块钱过来。不然人家医 院不给手术,有生命危险。你快点! ”

最终,受害人因为担心孩子安全,被犯罪分子蒙蔽了思想,将钱汇入了犯罪分子的银行卡。

案例七:以“免费体检”为名引诱老人购买保健品

“老人接到提供免费上门体检的电话。在体检过程中,有医生打扮的人说老人患有多种疾病。出于治病需要,要求老人买特质保健品。”

民警表示,受害人吃过保健品,身体仍然不会好转,提醒市民看病应道当地正规医疗机构。

警民现场交流 群众建议警方日常公布破获案例警示防骗

现场除了案例通报外,群众也向警方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60多岁的张大爷在发言中说,建议辖区派出所可通过日常向群众通报辖区发案情况,以警示群众,提高防范意识。

48岁的李女士表示,派出所民警在空余时间应该多到村子里走走,也可以威慑犯罪分子,降低发案率。

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民警逐一向在场村民解答切身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

作者:陈俊帆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