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对报告中的“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内容,温州人倍感亲切、充满共鸣。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站在全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关键节点上,温州如何紧扣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聚焦高质量、塑造新优势,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为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参加全国两会的在温全国人大代表、住温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近年来,温州积极推进“两个健康”集成改革,从优化营商环境发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邀请企业及行业协会代表参与立法过程,加速数据产业等相关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进程。
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全国首部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实施,“科技副总”经验做法全国推广。
作为一名产业技术领域的人大代表,我亲历了这座“科创之城”从“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的跃升。在“智能机器人”技术重构生产方式的今天,高技能人才对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愈发重要。
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满足新需求,“老三样”“老材料”“老民生”等行业焕发新活力。为进一步在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车间,所需人手从1800人精简到1100多人却能保持同等产能,其余员工配置到新产品生产岗位。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必答题。
作为全省高等教育大市,近年来,温州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各高校以应用情境创新牵引高等教育学科边界开放和专业创新优化,新增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确保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紧密契合,着力培养具有更强跨学科综合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学生。
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生态环境变化等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所呈现的复杂性、系统性、跨界性特征,让传统的单一学科模式已难以有效研究应对。“同一健康”(One Health)策略强调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正是应对上述重大公共问题的有效举措。但目前有关部门间的协同机制尚不完善,学术界和教育界对“同一健康”交叉学科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三孩”生育政策的出台,人口发展从控制数量向调控总量、优化结构和提升素质并举转变,面对新形势下群众对普惠并有质量的婴幼儿托育教育的期待,推动幼儿园向下延伸开展托育服务,实施“托幼一体化”模式,既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路径,也是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减轻家庭育儿压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立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在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绿色降碳等方面擘画了生动蓝图,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指明方向。
报告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列为重点之一,深刻体现国家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多年来,正泰始终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线,不断发挥在绿色能源、智能电气等领域的技术、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等全链优势,致力于电力新能源生产方式、利用方式、利用效率的低碳化,努力在企业自身减碳以及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出台一批区域发展政策,实施一批区域重大项目,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政策,区域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县一策”支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平阳调出全省山区26县,洞头纳入山区海岛县政策体系。
深入实施新时代“千万工程”,新建“一县一带一片”示范区12个,37个村入选省未来乡村创建名单、数量全省第2。
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浙江推动共同富裕的独特优势,更是地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正是乘着这股东风,通过科技赋能激活产业新动能、业态融合打开致富新空间、民生普惠夯实共富根基,打造出“千万工程”背景下的“舴艋舟文化”特色村,让空心村蜕变为网红打卡地。
共同富裕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群众最真切的期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同富裕”的热度让人心头滚烫:“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的承诺,将铺就缩小城乡差距的奋进之路。“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部署,更让山区群众有了奋斗底气。
结合实践,建议更加健全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夯实农业基础、推动乡村产业帮扶增收,同时着力发展富民产业,推进稳岗就业。通过政策持续发力与群众奋斗创业的双向奔赴,让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尤其是历史题材作品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国际传播渠道单一,未能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亦制约了中华文化的全球辐射力。
来源:温州发布
记者:金帅 林岳 黄荣杰
编辑/一审:王倩然
二审:陈玫
三审:陈建东